找到相关内容500篇,用时3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正信与迷信

    从善如流,广行菩萨之道,舍头目手足也不惜,结果在过去二千五百年前四月八日,就大觉大悟了。须知人人成佛,可是我们没有修持,所以佛在我们前头成佛了。  要认清佛也是人成的,不过比我们智慧好,道德好,无所不知...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0848311.html
  • 五戒浅论

    五戒浅论   五戒,是一不杀生,二不偷盗,三不邪淫,四不妄语,五不饮酒。这五戒,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,不论出家在家应遵守的。  一、杀生戒:佛教的基本观念是众生平等。佛说众生具佛性,成佛。...永离喧掉。三、世所称叹。四、安莫能侵。  四、妄语戒:未见言见,见言不见,虚伪夸张,藉辞掩饰,为妄语。妄语不但欺人,而且自欺。  佛说若离妄语,有下列诸种利益:一、口常清净,优钵花香。二、为诸世间之所调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549530.html
  • 圆测与玄奘

    玉华寺,葬于白鹿原,后迁葬于兴教寺。玄奘去世后,徒弟窥基回慈恩寺专事撰述。圆测、窥基两人的唯识学在立论上存在分歧。窥基主张五种性说,认为人无佛性者,永远不能成佛。而圆测则认为五种性并非不变,一切众生成佛。两派争论不休,后来圆测离开京城,隐居于终南山云际寺(今户县太平峪煤场西山顶),后又移至山外云际下院(在今户县庞光乡焦西堡),闲居静志八年,详究唯识学说。其后,复被邀还西明寺,继续宣扬西明派唯识学...

    杨照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2449658.html
  • 佛身初解

    名等流。像我等凡夫,一切现末成佛的有情、无情等,均为大日如来所流出之身。立此身,更易让人明白众生平等、成佛之真谛。  由上可知,无论是显教的三身说,还是密教的四身说,只是表象形式的区别,就其实质...有佛性,故开发其佛性,即可证悟法身,与诸佛菩萨同体。  报身即果报之身。因其福慧两足尊,以小乘讲具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此即世人所见之佛身,也是佛的正报,如释迦牟尼佛的佛身即如此,而其依报即所处环境,...

    熙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5453000.html
  • 和谐社会需要佛教

    ”。即使有过和平也是相当短暂的。通观佛教的历史,我们会发现佛教是真正和平的宗教,释迦牟尼成佛后就倡导一切众生有佛性,成佛,四姓出家的众生平等思想。佛陀即为倡导和平的使者。根据《阿含经》记载,...

    释青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0853642.html
  • 以戒为师 弘扬正见——中国佛教的时代使命

    ;不邪淫是因,伴侣忠贞是果……所以,每个人都应该断恶修善,如此才能够获得幸福。   释迦牟尼佛说:,一切众生有佛性,一切众生成佛。这便是众生平等的根源。既然在佛性上人与动物是完全平等的,我们就...因果等法则,为人们提供了正确的人生观和宇宙观。   缘起性空的法则告诉我们:一切事物和现象是因缘和合而有,缘聚则生,缘散则灭,没有常住不变的自性。懂得了性空的道理,我们应当减少对于人与事物的贪爱和...

    弘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10084108.html
  • 本性法师:寺院门票与佛国门票

    哪来的皈依证。这些人,正要发起菩提心,也许,一张入门票,就把他们刚刚亮起的菩提心之灯给熄灭了。   许多寺院在景区,要入寺礼佛,得买双重门票,先景区,再寺院。佛教说,人人有佛性,成佛。要成佛,...   教务原因,勤走于省内佛教活动场所。一次,要到某景区内的佛寺,路过景区入门口,被拦了下来,司机下车说明,门口守卫还是不让进入,说非得寺院负责人给他打电话才,否则,必须买门票。   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台湾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8/16345388198.html
  • 佛教哲学产生的影响

    本性,就可以成佛,这在客观上设定了人人成佛的现实的可能性。与此同时,禅宗还提出了“凡夫即佛”的命题,“凡夫即佛,烦恼即菩提。前念迷,即凡夫;后念悟,即佛。”(《坛经》),凡夫与佛的区别只在一念之差,...”(《坛经》),这种顿悟的修行的方法,不需要进行累世的苦修苦练,也不需要布施财物,只要靠自己的灵知,一刹那间有所领悟,便达到成佛的境地,这实在是一种简便快捷、经济实惠的“成佛”方法。从认识论的角度看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3896556.html
  • 略论一乘家与三乘家的种姓之争(2)

    也是持一切众生成佛之说)。但文中认为因为一切众生具有同一味的清净法性,所以一切众生成佛的说法,其实又回到了一乘家的立场上去了。所以这必将还会引起三乘家的争论,所以此处的融通,似乎没有达到真正的...种姓之争  上文我们已经列举了一乘家与三乘家各自的“种姓”观点,以及其各自对对方的会释与融通,还列举了近现代学人对于种姓之争的观点。综上可知,一乘家认为一切众生成佛,声闻、缘觉以及无姓有情成佛。...

    昌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0654420.html
  • 佛教与耶稣教

     佛教讲“一切众生成佛”,解脱生死烦恼必须依靠自己去实践修持。所以佛教重视“生权”,而非“神权”,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决定自己的命运,所谓:“你要怎样收获,就看你怎么栽种。”  四、“天堂”与...不能成为上帝;而净土的人,个个成佛,毫无阶级之分。  进修而非完成:耶稣教认为上天堂就是完成,就是最高境界。而佛教里到了净土还须再进修,直到花开见佛、闻法修行,然后成佛方是完成。  上升而非下堕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1448632.html